原创 “黄埔后代要继承父辈热爱祖国免费资料正版资料大全这颗中国心”——陈知进回忆父亲陈赓
中新网北京11月14日电 题:“黄埔后代要继承父辈热爱祖国这颗中国心”——陈知进回忆父亲陈赓
中新网记者 邢利宇
“父辈那一代黄埔人的理想和信念,就是为了使贫穷落后的中国翻身走向繁荣昌盛而一直努力。”陈赓将军之女陈知进近期在接受中新网记者采访时表示,海内外的黄埔后代要继承父辈的黄埔精神,继承他们热爱祖国、热爱人民的这颗中国心。
陈赓,1903年2月出生于当时的湖南省湘乡县。受祖父湘军虎将陈翼怀的影响,从小立志驰骋沙场。青少年时期,他在五四运动、五四精神的激励下,积极参加爱国运动,并接受了共产主义思想。
1922年,陈赓加入中国共产党。1924年,21岁的陈赓受党组织委派学习军事,并顺利考入黄埔军校,成为一期学员。毕业后,陈赓曾留校任连长、副队长。
陈知进收藏了父亲当年考入黄埔的入学登记表。她还记得登记表上“入学原因”一栏,父亲填写的是“要锻炼一个有革命精神的军人来为主义牺牲”。
“他们是一群热血青年,向往革命,特别有朝气,本着救国救民的思想,去学军事,想为国家出力”,谈起父辈,陈知进这样说。
陈赓曾回忆他在黄埔的生活,说自己当年非常积极参加各种活动,就是不太注意工作方法,还会因观点不一致跟国民党学生组织吵起来,有时甚至“互相扔板凳就干”。
虽然有矛盾、有斗争,“但我父亲为人开朗热情,朋友特别多。不管是对手还是同志,很多人都被他的人格魅力所折服。”陈知进说。作为非常活跃的一员,在校期间,陈赓还介绍了左权等多位学员加入中国共产党。
陈赓、徐向前与国民党知名将领胡宗南、杜聿明、宋希濂、关麟征、孙元良、黄维等同为黄埔一期学员。国共合作抗日前后及解放战争的南征北战期间,彼此间打打和和。
1950年4月的一天,与被俘国民党军官同押在歌乐山的宋希濂突然接到通知,时任云南军区司令员的陈赓,专程从昆明来到重庆,要看望宋希濂及其他黄埔军校出身的在押人员。“我父亲给他们讲了共产党的政策,告诉他们安心,他们都很感动。”陈知进说。
后来,宋希濂等人被转到北京并于1959年12月作为第一批特赦人员重获新生。“我们又走到一起来了”,陈赓在宴请宋希濂等几位获得特赦的黄埔同窗时说,“将来解放台湾还要诸位出力。”
谈到这段历史,陈知进觉得父亲一直在做黄埔同学的工作。“天下黄埔是一家”,陈知进说,当年黄埔学员为了“三民主义”聚在一起,后来为了抗日、为了民族解放,再后来为了国家的统一。“他们之间的友谊是经过历史考验形成的。现在,我们以及在台湾的黄埔同学、黄埔后代,也都有同一个目的,就是希望一个统一的中国,希望一个强大的中华民族。”
1952年6月,时任志愿军代司令的陈赓受命从抗美援朝前线回国,出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(后简称“哈军工”)首任院长兼政委,担负起筹建新中国第一所高级军事科技学校、为新中国培养现代化军事人才的重任。
陈赓将大部分时间精力投入到强大国防事业、推动国防科技进步上。在中国研制原子弹、导弹等尖端军事科技装备道路上,陈赓四处奔波、耗心耗力,发挥了重要的开拓与奠基作用。1961年,由于积劳成疾,陈赓因病离世。
陈知进说,从去黄埔求学到创办“哈军工”、到为国防科技事业的开拓耗尽心血,“要强大我军一直是父亲打心眼里的愿望和目的。”
在打仗时、在工作中,陈赓是很有血性的。在陈知进眼中,陈赓是慈父。“我们家一到周末都有10多个孩子,有的是父母牺牲了,有的父母在外地,都是父亲战友或黄埔同学的孩子。”陈知进回忆,“父亲想方设法把他们找到,带到家里,给予照顾。周末他跟我们一群孩子一起玩,我就觉得特别开心。”
对于个人的享受,陈赓生前从不在意。“他觉得那么多同志、战友都牺牲了,他是替死去的战友们活着,所以自己没有资格去要求享受。”陈知进说。(完)
新京报讯 据@中国海警 消息,5月8日,中国海警1301舰艇编队在我钓鱼岛领海内巡航。这是中国海警依法开展的维权巡航活动。
“五一”假期前的4月30日晚,北京市住建委官宣调整限购政策,2套房京籍家庭可在五环外新购一套房。政策发布后,多家开发商火速打出类似“今夜不打烊”海报,全员加班等待客户。
2024年,体育类专业各批次均实行平行志愿,“1个院校+1个专业”为1个志愿,每批设置的志愿数量,由去年的12个增加至35个,不设专业调剂志愿。